仲夏時節,又到福安葡萄“上新”季。白云山下,曉陽鎮首洋村的葡萄園里,一串串紫黑色葡萄綴滿枝頭,豐盈飽滿。果農們頂著驕陽,緊張地采收,盡快讓這一顆顆新鮮香甜的葡萄出現在貨架上。
福安曉陽鎮首洋村俯瞰
曾幾何時,首洋村因貧困而“聞名”,但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明星村”。2023年首洋村集體村財收入50.32萬元,同比2020年增長約400%,是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排頭兵”。
黨群一條心,貧土變“黃金”。首洋村華麗蛻變的背后,是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支部,帶領著村民們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黨建引領聚合力
2021年7月,作為福建輕紡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阮思聽來到首洋村,開啟了為期三年的駐村生涯。在走訪調研過程中,這個山村給他的第一感受就是:這是一個“老”村。不但是革命老區的基點村,還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傳統古村落。近些年來,村里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很多年輕人選擇前往城市工作生活,留在村里的以老年人居多,年紀多在五六十歲之間。
雖然個個都是干農活的能手,但老人們對村里各項事務了解不深,參與的意愿不高。為改變首洋村的面貌,當務之急就是要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調動村民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阮思聽在首洋村村民家中走訪調研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阮思聽上任后,著手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建設。在他的主持下,首洋村順利完成了兩委的換屆選舉。
黨員隊伍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首洋村里的31名黨員積極發揮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雙帶”作用,圍繞本村葡萄產業,村集體爭取項目資金20萬元,專項扶持葡萄種植大戶,通過結對幫帶,以先進帶動后進,推動首洋村葡萄產業的發展,增加村民收入,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現在葡萄產量提高了,銷路也更好了。葡萄還沒采摘,就被訂光了。”村民謝德樹原有葡萄園約7畝,通過村常務副主任鄭德全的結對幫帶,幫忙跑市場,找銷路,葡萄園擴大到12畝。
謝德樹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一畝地(葡萄),按6塊多一斤算,就有1萬多元的收入。12畝葡萄,再加上茶葉(坦洋工夫紅茶),全年收入就有13萬多元。”
完善設施增“顏值”
“我們不僅要產業興,更要鄉村美。”三年來,首洋村干部群眾勁往一處使,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狠下苦功:先后向福安市交通局、老區辦、文旅局等上級相關部門爭取資金680多萬元,除250萬元用于葡萄產業扶持外,剩余資金用于村主干道路網、生產機耕道、污水處理、人居環境提升及保護古樹、修繕古建筑等項目建設。
其中,福建輕紡累計投入資金100萬元,為首洋村的葡萄種植、成立農資經營部、興辦長者食堂、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等各項事業發展助力。公司領導先后7次到村里開展調研指導工作,連續3年開展春節慰問,向村重點幫扶對象送去慰問金、慰問品,情暖人心。
福建輕紡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鄭書雄一行到
首洋村開展調研慰問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村民幸福感日益提升。“過去雖然也是水泥路,但時間久了坑坑洼洼,有些路段還沒燈,一不小心就容易把腳崴了。這幾年,村道翻新了,路燈也加裝了,就連溪畔的護欄也‘升級’了,村容村貌大不一樣了!”謝德樹說。
首洋村還建設了曉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該中心投入使用后,對村葡萄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支持,特別是綜合服務中心的冷鏈技術服務,延長了葡萄種植戶的銷期,并能惠及其他農特產品,對實現“三品一標”認證意義重大。
曉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強村富民興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鄉村產業要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發展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
首洋村在鞏固扎實基層黨建工作的同時,著力推進產業發展,全面激發首洋村自我發展、持續增收的能力。成立了福安市首洋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動村集體葡萄種植和農資項目籌備。村里還邀請福安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團來村里分享指導葡萄種植管理技術經驗,促進農戶種植技能水平提升,為葡萄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邀請農業科技員到村指導村民葡萄、茶葉種植生產技術
首洋還充分發揮南方佳木茶業、坦洋工夫集團等知名企業的帶動作用,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群眾茶葉新品種改造500畝,建設標準化種植和高產優質茶園,并進一步優化茶葉加工工藝,不斷提升茶葉品質,增強茶產業發展動力和后勁,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首洋村開展茶園品種改造
以葡萄、茶葉為主,葡萄大棚套種糧食、藥材的“2+N”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改變了過去村民以種糧為主的單一農業結構。
此外,在旅游資源方面,首洋村結合當地實際,從“世界地質公園”白云山、傳統村落、閩東革命老區基點村、生態茶園等資源稟賦出發,規劃設計了一條能串聯多個景點的旅游線路,吸引了更多游客走進首洋,沉浸式感受首洋村的魅力與底蘊,將首洋村打造成福安鄉村旅游的“寶藏地”。
首洋村村容村貌
黨群一條心,古村煥新顏。首洋,這個昔日的傳統村落,正以嶄新的姿態在白云山下冉冉升起,展現著美麗、和諧與繁榮的小康村新貌。